近年来,云霄经济开发区下径村党支部聚焦民生关切,围绕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充分发挥“板凳会商会”作用,引导村民参与讨论,表达意见与诉求,协商共解难题。如今的下径村,环境更美了,更宜居了,村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了提升。
在下径大坂墘自然村的中心地带,一处精致的“微公园”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好去处。这片小公园的前身是一片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猪圈扎堆的荒地。由于长期缺乏管理,这里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也制约了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以前这一片都是老房子,一进来都是猪圈杂地。整治前这里都是蚂蚁窝,到处都是垃圾,没路可走。现在变得又宽阔又舒适,大家都很高兴。”云霄经济开发区下径大坂墘自然村村民杨春菊说道。
“过去旧楼区域,道路坑洼泥泞,危旧房屋破败,废弃的旱厕棚屋扎堆,杂草丛生,不仅堵了路,更堵了乡亲们的心。为了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响应乡亲们改善环境的呼声,我们村‘两委’班子横下一条心,一定要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云霄经济开发区下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仁松说。
面对这一现状,下径村“两委”积极响应群众需求,深入调研,村干部开启了“白+黑”工作模式。白天,他们顶着日头,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坐在乡亲们的板凳上拉家常、讲政策、算长远账。晚上,他们聚在村部或村民家中开“板凳会商会”。在不懈的努力下,下径村最后将这片荒杂地改造成一座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小公园。
“‘磨破嘴皮’解心结,我们深知,拆旧拓新,关键在人。那段时间,21户涉及到的居民,每家情况不同,顾虑也不同。我们就一遍遍给他们耐心解释规划蓝图,讲清环境改善对子孙后代的好处,把工作做到大家心坎上。拆出的空间,我们精打细算,全部用于服务乡亲,让群众休闲有去处。我们建起了1050平方米的精致小公园,硬化了一条13米长的小巷路,乡亲们出行再也不用绕路。我们还开辟了800平方米的‘共享菜园’,按户分配小块地,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田园乐趣,吃上新鲜蔬菜。还有新建的儿童游乐设施,每天傍晚都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陈仁松说。
当群众从“皱眉吐槽”到“竖指点赞”,当村庄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云霄经济开发区干部以初心为纽带,在破立之间推动乡村面貌焕新。
记者:汤金梅 冯汪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