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楼村游乐园
本报讯(汤金梅 冯汪煜)让村庄焕新颜、让生活更舒坦、让环境更宜居,是群众身边的关键事。今年以来,云霄县火田镇古楼村聚焦群众需求,从细微处着手,精心绘就乡村宜居新画卷。走进古楼村白楼自然村,只见新铺设的水泥道路蜿蜒铺开,平坦宽敞、干净整洁;村民家门口前花团锦簇,三角梅竞相绽放;村民们在广场上运动、话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生活图景。
火田镇古楼村村民林泗武欣喜地表示:“经过这段时间的环境整治,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明显的是新建了休息站台,让村民出行有了歇脚的地方;道路也拓宽了不少,现在就算村里办红白喜事,车辆也能顺畅通行,各行其道,安全又方便。以前那种一有热闹事就堵得水泄不通的情况再也不见了。大伙儿心里那个高兴啊,用我们本地话说就是‘嘴笑、眼笑,心里都在笑’,这份喜悦真是说不尽道不完。”
当人居环境整治的号角吹响,驻村领导发挥头雁领航作用,带领村两委及党员组建志愿服务队,动员全村党员冲锋在前,引导村民从“参与者”转变成“建设者”。
火田镇古楼村村民林德胜感慨道:“刚开始拆迁改造时,不少村民都有抵触情绪,连我儿子也不理解。但作为共产党员,我深知必须带头支持村里的工作,就第一个签了拆迁协议。现在看到改造后的新面貌,乡亲们都说咱们白楼村真是大变样了,当初的付出都值得。”
火田镇古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雪芳深有感触地说:“作为村两委干部,我们深知不能只当指挥员,更要做好引领者。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不是简单的行政任务,而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在拆除连片危旧房后,我们注意到不少老人想利用空地种菜。经过充分征求9位土地产权人意见,创新采用了‘共建小菜园’模式,将600多平方米的闲置土地改造成共享菜园,让村民们一起耕种、共同收获,既美化了环境,又增进了邻里感情。”
古楼村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并非一帆风顺。林雪芳用履职担当的“行动表率”打破群众的“看客心态”,以“绣花功夫”雕琢乡村细节。
“古楼村从群众反馈问题多的地方下手,干给群众看。针对村道狭窄的问题,当时需要拆除我家的一面围墙,我叔公的2间破旧房屋,以及我阿婆还在居住的危旧房子,我义无反顾,带头先拆,无条件捐让出来拓宽村道,群众看到后纷纷效仿,累计捐让土地1500平方米,捐款15万余元,实现群众从‘围观’到主动参与的转变。为了扮靓村容,我们利用废弃的轮胎,涂上五彩斑斓的颜色,种上本土的花草,挂在空白墙上,让群众感受到了小成本实现的环境大改观。由此以点带面,村民纷纷在自己的房前屋后打扮起来,点缀修饰微景观11处,让群众把村庄当作自己的家来建,用微变化带动大参与。”林雪芳表示。
整治中,村干部也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吸纳群众意见,让群众既当“设计师”又做“施工员”,通过道路的修缮拓宽、绿化微景观的精心打造、健身公园的巧妙布局等一系列举措,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入户过程中我带着随访笔记,充分地听取群众的诉求,将好的建议记录下来,这里有三问:问老人‘小时候村里哪里让你最喜欢?’问主妇‘这次人居最想改哪里?’问小孩:‘想添什么好玩的?’在听取多数较为统一的建议后,我们按群众所想,将周边片区打造成儿童游乐园和群众唠家常的休闲区域,让这里充满欢声笑语。村民觉得自己的想法被重视,更加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林雪芳说。
村庄“颜值”不断刷新,处处展现着美丽乡村的勃勃生机与崭新画卷。下一步,古楼村将继续探索人居环境新模式,立足“问需于民”出发点,听民声、察民情,在紧扣“群众期盼”中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以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写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