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界》排练中
本报讯 国庆假期,当举国沉浸于节日欢庆氛围时,云霄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却以“连轴转”的忙碌节奏,开启了一场融合艺术打磨、全国展演冲刺与惠民服务的“戏曲攻坚战”。中心不仅全力备战潮剧《南北界》赴无锡参演全国小戏小品展演——这是云霄县内少见的高规格全国性文艺平台,更同步推出线上展播与线下公益性演出,让传统潮剧艺术在国庆期间焕发出兼具深度与温度的文化活力。
作为此次冲击全国舞台的核心作品,《南北界》是一部经传统口述本整理改编的精品潮剧,《南北界》参加2024年福建省第九届艺术节暨第二十九届戏剧会演(小戏组)获剧目三等奖。该剧以充满市井诙谐的荒诞闹剧为外壳,在潮音古韵中完成对人性与吏风的深刻叩问,从思想立意、艺术表达与现实观照三个维度构建起兼具戏曲韵味与批判精神的佳作。
思想层面,它通过两位县令伍可化、余能推“言行不一”的极致反差——高唱“食主俸禄报君恩”却面对界碑旁“尸首”推诿诡辩、见利忘义,直指封建官场“推诿塞责”“逐利忘义”的沉疴,更以人在权力面前“媚上欺下”的态度嬗变,解构古代官僚体系的荒诞性;艺术表达上,该剧将潮丑艺术特色与戏剧张力完美融合,“官袍丑”县令夸张的身段表情、孙三娘诙谐机敏的语言,搭配“老丑白话”的方言台词与“一波三折”的叙事结构,既彰显潮剧独特魅力,又让“南北界”这一地理分界成为权责与私利的心理象征;现实观照层面,剧中“遇事推诿、见利争抢”的现象与“权力异化”的刻画,在当代仍具镜鉴价值,堪称“以荒诞写真实,以诙谐见严肃”的经典之作。正是凭借这般深厚的艺术底蕴,《南北界》成为云霄潮剧代表作品,也让此次无锡之行承载着云霄潮剧“走出去”的重要使命。
为在全国小戏小品展演舞台上呈现最佳效果,云霄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自国庆假期伊始,便启动高强度排练计划。演员与乐师放弃休假,聚焦剧情细节、唱腔韵律与身段表演反复打磨:针对剧中“官袍丑”县令推诿时的诡辩神态、谄媚时的卑躬姿态,以及孙三娘推动剧情的关键台词,演员们逐帧抠动作、练语气,力求通过精准的外化表演传递人物性格;乐师团队则围绕二弦、扬琴等传统乐器的音色进行校准,反复调试潮音古韵与剧情情绪的适配度,确保唱腔与伴奏无缝衔接;导演组更多次组织剧本研讨会,结合《南北界》“以小见大”的叙事特点,优化舞台调度与灯光设计,让“南北界”的象征意义更直观呈现。从清晨的身段训练到午后的唱腔合练,再到晚间的细节研讨,排练厅内的潮音与讨论声,成为国庆期间最动人的艺术旋律。
在全力冲刺全国展演的同时,云霄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始终坚守“文艺为民”的初心,将国庆假期作为潮剧惠民的重要窗口,精心规划覆盖全假期的多元演出活动。
线上,中心则于10月1-4日推出专题展播,集中呈现《开漳序曲》《乌山魂》《向东渠》《南北界》四部代表性剧目。其中,《开漳序曲》《乌山魂》《向东渠》聚焦云霄本地历史文化与红色记忆,《南北界》则展现潮剧丑戏风采与传统潮剧戏曲特色,四部作品风格各异却同样承载着云霄文化基因。展播通过公众号渠道推送,不仅打破地域限制,让无法到场观看线下演出的观众“云端赏剧”,更通过剧目背后的文化故事解读,让更多人了解潮剧与云霄地域文化的深度联结,有效扩大了云霄潮剧的传播半径。
线下,公益性演出于10月5-7日持续开展,中心精选7部经典潮剧作品送至群众身边,其中既包括此次赴无锡参演的《南北界》选段,让基层观众提前领略这部精品剧目的风采,也涵盖《菱花传》《天赐荣华》《金玉良缘》《梅亭雪》《太子登基》《春风明月》等传统经典。演员们身着精致戏服,在乡村、社区舞台上,以婉转唱腔与细腻身段演绎经典桥段,从才子佳人的缠绵故事到家国情怀的慷慨表达,每场演出都吸引数百名群众驻足观看,掌声与喝彩声在现场此起彼伏,真正实现“让潮剧走进百姓生活”。
从全国展演的精益求精到惠民演出的温暖落地,从线上展播的广泛传播到精品剧目的深度打磨,云霄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在整个国庆假期,是对传统戏曲“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更是对“以演促练、以练保演”传承模式的深化探索。随着《南北界》赴无锡参演日期的临近,中心将继续优化演出细节,力争在全国舞台上展现云霄潮剧的艺术实力;而贯穿整个国庆期间所积累的演出经验与群众反馈,也将成为未来潮剧传承、剧目创作的宝贵养分,推动这一承载闽南文化基因的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持久的生命力。(来源:福建潮剧 云霄县文联)